起底“养号控评”虚增流量背后的千亿级灰黑产业链

然而,短短几个小时,刘家长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就被转发百万次,浏览量达到5.4亿,并成为微博热搜。 条目上写着“广州一小学体罚哮喘儿童致吐血抢救”。 令人气愤的话语,再加上几张“血衣”照片,令人触目惊心。 舆论迅速引爆,将矛头指向涉事学校和老师。

然而,不到一天的时间,事态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警方调查发现,这条爆炸性信息系刘某捏造。 虚假信息能登上热搜并获得巨大关注,源自仅花费760元的网络推广行动。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对这起网络传播虚假信息案作出一审判决。 刘先生及网络推广者均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该案背后,一条依靠“养号控评论”虚假增加流量的灰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看似简单、规模较小的虚假流量“生意”,整体规模已达千亿,遍布各大互联网平台。 从浏览量、点赞数到交易,一切都可以“刷”,破坏互联网生态和社会经济秩序。

760元买“水军”制造炒作和舆论

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名学生的家长刘先生,因女儿在学校跑步被罚,对老师心怀怨恨。 2020年5月,她用乳液和眼影伪造了一件“血衣”,拍照后发布在微博上,谎称女儿患有哮喘,被老师体罚吐血抢救。 尽管内容爆炸、言语犀利,但这条微博仍然淹没在网络海量信息中,并没有引起太大水花。

刘不甘心,上网查找,找到了互联网推广人马云。 刘某一共付给马云760元用于扩大微博影响力,100元购买1万次转发,160元购买2万个点赞,500元购买10万粉丝。 马某接到“任务”后,在一个名为“某某社区自助下单”的网络平台上发布了刘某微博的链接。 花了270元。

短短几个小时,刘的微博内容就被大量转发和评论,直至在微博上走红。 舆论激愤,涉事老师被“人肉”搜索,遭受网络暴力。 马某一开始就觉得不对劲,在微信上联系刘某要求删除聊天记录,但对方已接受警方调查,没有任何回复。

据公安机关调查,刘某的相关微博已被转发超过140万次,评论超过46.5万次,阅读5.4亿次。 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以散布虚假消息罪,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 陈某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据侦查此案的广州市公安局网警支队民警古跃雄介绍,陈某经营的“某某自助点餐社区”网络平台采用API接口程序快手养号,实现与其他平台的对接。网站,可以自动完成用户购买。 粉丝、喜欢和其他需求。 据初步统计,该平台涉案成交额超过2000万元。

“这类平台技术含量较低。 注册一个空壳公司,几台电脑,几部手机,下载一套接入码平台,一键下单,增加网络文章阅读量、点赞量、发布虚假评论量。 等等,而且门槛低,收费也不高。 以微博为例,转发博文的价格约为70元/万次,点赞的价格约为30元/万次,评论的价格约为65元/万条。” 古月雄说道。

该平台不仅从未见过客户,而且几乎没有针对垃圾内容的审核机制。 “我根本不认识马云,甚至不知道这条微博的内容。” 该平台运营者陈先生在试用过程中表示,“这种订单一年有几十万个订单,我都看不下去了。每天我们都会随机查看网站上的订单,并且我们不推送涉及政治、色情、暴力的推文,其他内容的真实性也很难验证。”

快手新号养号几天才能发作品_快手养号_快手怎样才算养号成功

马化腾还表示,他没有审查该微博内容的真实性,当他意识到这是虚假信息时,他无法再阻止网红和网友转发和评论。

用户点击平台就赚一毛钱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发现,案件背后潜伏着大量制造虚假流量的非法网络平台,并已形成千亿元规模的黑暗产业链。 在百度上搜索“点赞平台”,结果显示有2400万个链接,各大网络平台都能产生高流量。 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是利用“网赚”应用收集闲置用户流量。 例如,在“爱心帮”、“手刷客”等App上,用户按照要求进行转评论、点赞操作,代为完成刷单业务,即可获得一定的积分奖励。区别。

“这种操作准入门槛低,赚钱快,而且‘躺在家里就能赚钱’,所以吸引了很多时间充裕的用户。” 谷跃雄表示,参与者按照平台提供的“脚本”套路写下评论,然后将截图发送给所谓的“导师”征求意见,不符合要求的则要被召回并处理。重写。 一些产品的正面和负面评论大部分来自这些平台。

二是利用技术模拟人工操作,批量传递评论。 比较常见的一种是群控软件。 2020年9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专门针对微信平台刷流量的群控软件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同时在线运营群控120个微信账号点赞评论,收取公司流量营销推广费用。 群控软件客户经常需要推广商业广告、公众号文章等。

“近年来,刷卡流量形式不断革新,从早期的人工刷卡升级为机器刷卡,单一形式也变成了综合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万勇表示。

三是在网络上炮制“爆文”,吸引粉丝关注。 “粉丝为王,买车买房”“不断加粉丝、加粉丝、加粉丝才能成功赚钱,才能有‘真爱’”……2020年11月,广州警方抓捕一批“网络喷子” 网络收缴行动展开,在该团伙窝点里,这样的横幅随处可见。

据办案民警介绍,涉案团伙一直以“广州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名义经营。 自2020年4月起,他们为了“吸粉”、赚取“流量大师”广告费,利用自媒体炮制网络“爆文”。 ”,发布大量谣言信息,扰乱社会秩序。

“在互联网经济中,流量为王。 这些空壳公司维护账号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流量、收取广告费。 用户每次点击,公司就能赚到一毛钱。 但他们发布的内容大多是耸人听闻的虚假信息。”古跃雄说。

“小生意”暗藏“大风险”

受访者认为,炮制虚假流量、操纵舆论焦点的黑白产业链,很容易变异为破坏互联网生态、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非法工具,引发诸多社会风险。

快手怎样才算养号成功_快手新号养号几天才能发作品_快手养号

记者在“某社区自助点餐平台”上看到,“双击快手刷卡1元100”。 您可以使用自己的链接下订单。 记者选择2.88元扫描50个短视频双击,“某社区自助点餐平台”上弹出提示:为避免监管,短视频需在生成任务前20分钟发布。 三分钟后,记者看到该短视频已被50多个陌生账号点赞。

“如果当天点赞数排在平台所有短视频前十,就有可能被推上热搜榜,曝光度会成倍增加。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操纵点赞了,也会受到社会的关注。” 广州一家传媒公司运营部负责人表示。

近日,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提供入侵、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案作出判决。 被告人姚某开发了一款“直播神器”,可以虚假增加某电商平台店铺直播间的流量。 商家“插上”这个软件,就会有“僵尸粉丝”与主播热情互动,营造出虚假热闹的场面,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跟风买买买。

此外,近年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法院审理的多起涉及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表明,几大互联​​网企业已深感困扰,纷纷对群控软件企业提起诉讼。从而产生虚假流量。

审理腾讯诉群控软件案的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钟小凯表示,群控软件通过不正当手段吸引用户注意力,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干扰社会公共秩序。对互联网流量经济的判断。

钟小凯介绍,一些真实用户自愿提供账户供团伙用来赚取费用,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在用户账户中留下“后门”快手养号,以便后续“操纵”用户账户。 这样,软件开发商就可以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好友信息等隐私,还可能引发诈骗等问题,造成重大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事件。

网络黑灰产品法治与多元化治理

万勇认为,从法律角度看,虚假网络流量黑灰色产业链可能违反多项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等,视事实和性质而定。的行为。 此外,如果为获取虚假流量而实施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则可能会构成刑法第286条规定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但打击虚假流量灰黑色产业链仍存在诸多现实困难。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伟安表示,相关领域的法律比较碎片化,特别是在刑法领域,对于相关行为的认定存在一些争议。 万勇还表示,由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黑灰行业租用境外云服务器或使用境外手机号码,甚至聘请境外人员从事相关违法活动,在打击层面调查取证难度较大。

相关互联网平台负责人表示,虽然“账号保控审核”及其产生的虚假流量一直在打击,但群控体系也在对抗中更新迭代。 目前最新的群控系统表现为模拟人的行为,定时、定量、行为不规则,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法律专业人士建议,应从立法、行政、司法、社会治理等层面多管齐下,严厉打击交通黑灰行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提升法治水平。治理互联网黑灰行业。 万勇表示,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难问题,要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适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修改法律等方式完善法律治理体系。

版权声明:
作者:投稿用户
链接:https://www.xdwlyx.cn/289.html
来源:网络营销圈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