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捐赠,有感动,有欢笑 疫情之下快手上有关口罩的那些故事
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仍在增加。 出门戴口罩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而口罩一时间成为“年度最畅销产品”,全国各地都开始陷入“一口罩难求”。 在短视频平台快手上,口罩紧缺也催生了许多感人或欢笑的故事。
世界各地的口罩生产工厂已暂时召回工人加班。 全国爱心人士和海外华人捐献口罩、匿名送口罩给一线工作者、陌生人互赠礼物,自觉宣传和学习口罩防护常识……在这场关于口罩的“战役”中,越来越多的人已加入。
与此同时,不少人不断通过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传递温暖。 有网友表示:“口罩从来没有这么受欢迎”,也有网友评论:“这次真的学到了很多健康防护知识,也被很多人和事感动了。”
专业账号快手平台科普常识与防护,权威可信
“如何选择口罩才能防止病毒传播?” 首先,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口罩。 不要选择棉质口罩,纸质口罩、海绵口罩、呼吸阀口罩、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佩戴口罩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 1、确认口罩的有效期和外包装; 2.鼻夹面朝上,深色面朝外; 3、挂耳挂; 4、上下拉动折痕,使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5.触摸并按压鼻夹,逐渐向外移动; 第六,适当调整,使口罩周边与面部完全贴合。 只有循序渐进地佩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口罩的功效。
疫情发生前,人民日报主办的《健康时报》快手公众号(快手ID:)——“医生说”于1月20日在快手上传了“口罩佩戴教程”视频,目前人数观看量超过1000万,不少退伍军人通过视频学习感人短视频快手,掌握了口罩的正确佩戴姿势。
接下来的几天,《医生说》也及时跟进热点,在快手上陆续上传相关健康知识。 “为了防止感染,需要戴护目镜吗?” 对此,《医生说》特邀权威眼科专家给出专业建议: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要戴护目镜。 高危环境中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 视频最后还不忘提醒退伍军人:请戴好口罩,不要揉眼睛,少出门,少聚集,勤洗手。
对于“双黄连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事件,《医生说》也及时给出了专业判断。 “打压不等于治疗和预防。不抢劫、不盲从、不聚集。”
来自专业领域的相关媒体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实时带来专业解读,无疑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 有退伍军人评价:“专业可靠,现在看到新消息就赶紧来快手查看感人短视频快手,方便又可靠,我身边很多人都从快手学到了防疫知识。”
国内外多方协助供应口罩,感动了无数人
除了权威机构在快手输出专业知识,关于口罩的感人时刻也在快手升温。 一方有难,多方支援。 为了跟上国内口罩供应需求,不少华侨华人开始在国外采购口罩工厂,大力支持国家。 据“平安哈尔滨”(快手ID:)快手公众号消息,浙江丽水华侨在海外购买口罩工厂,日产口罩10万只,运回国内成本仅3元。每个面具几美分。 这一爱国举动得到了数十万退伍军人的赞扬。
日本民间向中国捐赠口罩的记录也被快手用户“阿仁贤建筑物资(铁马凳)”(快手ID:)记录。 日本大分市将防灾仓库储存的3万只口罩捐赠给武汉,并用中文写下“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快手用户“二姐”(快手ID:)把山东女孩嫁到了美国,她的美国丈夫在美国购买了口罩捐回国内。 他们一大早从家里出发,一天就买了700个口罩。 “我们距离计划还差300,我会继续努力。” 疫情牵动着每一个海外华人的心。 “玛娜在美国”(快手ID:)、“英国混血兄妹”(快手ID:)、“东北(江)在洛杉矶”(快手ID:)等快手用户也相继购买口罩等物资捐赠回国。
国外支持,国内支持。 海南海口一家便利店老板有6万只口罩,只送不卖; 杭州一对夫妇购买了7万个口罩,连夜冒雨送到当地多个社区; 匆匆离开的背影; 地铁站小个子给陌生人送口罩; 高铁乘务员看到乘客没有戴口罩,就将多余的口罩送给了乘客,乘客感动落泪; 小男孩把口罩送给执勤的警察和交警……大家都在做自己能做的事,团结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相信我们一定能同心协力渡过难关”、“看到这么多感人的时刻,我也想为武汉人民做点小事” ……每一条快手视频都充满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共同欢呼。
老铁全新防护创意设计,实力提升
在快手收获知识、感动的同时,老兵们创新设计的新防护理念也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更加注重自我防护。
快手用户“中国大庆”(快手ID:)开车时使用猪八戒口罩代替口罩。 猪鼻子正好起到了遮挡作用,被退伍军人评为“安全出行最新口罩”。 名字“天变0303”(快手ID:)就地取材,用家里的矿泉水瓶制作了一个“防护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毒进入,还能保护眼睛。
快手用户“荣成嘉醛净化环保工程公司”(快手ID:AAAA0)干脆从家里拿了白菜叶,制作了一个纯天然的三孔防护口罩,只露出眼睛和嘴巴。 快手用户“春秋冬夏陪伴你”(快手ID:)为自己的孩子制作了一款“透气性强、包裹面积大”的尿布版防护口罩。 孩子们天真地看着镜头,老兵们笑道:“大人也是为了你们好。”
不过,玩笑归玩笑,老兵们都会在留言区提醒对方:非常时期,要尽量减少外出次数,一定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外出时要戴医用口罩。出去。
增强公众防护意识将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手段。 专家还呼吁各地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还要更加关注相关新闻报道,通过各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及时跟踪疫情发展,救治疫情。正确防疫。 我们坚信,只要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早日打赢这场“战疫”。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