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头条一个月,谈谈我的感觉和体会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在今日头条一个月了。 准确的说,我是3月31日申请创作者的,到今天已经33天了。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发表了9篇原创文章(不算这篇)。 还没有达到申请原创的程度。 这篇文章算是我在头条一个月的总结,也包括了对平台运营规则的一些观察和理解。
1. 为什么选择今日头条?
回想一下我当初打算申请今日头条创意号的原因,要么是偶然,要么是必然。 疫情之下,我也成了死宅一族。 工作难找,生意做不了,没有资本。 说实话,我很想尝试通过自媒体创作赚点钱,哪怕是生活费。 但同时我也很清楚,在自媒体早期没有积累、没有经验、不熟悉平台规则的情况下,上来只想赚钱完全是无稽之谈。 别说是新手,就是很多入行时间较长的作家,因为阅读量少,没有收入,逐渐失去了最初的热情,最后坚持不住,黯然退出。 所以如果我一开始就说出我的真实心态的话,那就不仅仅是期待以后能得到一些好处,同时也是为初期没有好处做好准备。 至于选择哪个平台,我一般用微信和今日头条,但是微信公众号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粉丝,通过朋友圈慢慢传播,但是我没有这些优势,而我的微信朋友圈本身并不多。 人,所以不需要积累熟人和粉丝,而对新人更加友好的今日头条成了我最终的选择。
2. 在平台上可以做什么?
我的定位是发表关于社会文化、生活现象、社会热点等的原创文章,从自己的角度解读和分析事件。 目标是通过一段时间今日头条文章,顺利通过高质量的原创文章。 虽然我是3月底注册的,但是第一篇文章是4月8日发出的。 之前写过两篇文章,但因为内容不适合收录而未能通过审核。 之后我写的文章也时不时遇到审稿失败。 。 现在回想起来,该平台在涉及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的问题上仍然存在许多隐性或明显的限制。 是直接后果之一。 除了写文章之外,我也回答了一些问题,发了一些微头条,但我的重点始终是原创文章。
3、原著如何解读?
虽然来了一个多月了,但域名认证是前天才开始的。 原因在于,在领域选择上,我一开始根据自己的定位选择了“文化”,但回过头来看,我发现了更适合自己定位的“媒体”领域。 所以当时果断取消了“文化”认证,但这样一来,认证只能在30天后重新开始。 然而,通过这两天对平台和悟空问答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媒体”领域和我之前概念中的“媒体”不太一样。 这个问题我会在后面的悟空问答环节详细讲到。
我发表的9篇文章中,只有两篇收入较差,其中《维护国家形象,请从生产合格口罩开始》收入0.14元,《不要用网络暴力伤害这个》太棒了”而无奈的“爸爸”赚了1.37元。也就是说,我这个月一共赚了1.51元。这块可以忽略,我仔细研究了推荐机制。这两篇文章的推荐方式不一样。因为国家形象文章发表比较早,平台直接给出了13000条推荐(这可能是因为平台偏向新手流量,估计以后不会再有了),但是阅读量没有增加,只有700多条,只有5%多一点,所以平台后面没有额外的推荐,后面的网络暴力文章一开始就有几百、几千条推荐,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之后,推荐量逐渐增加,最终达到5万推荐量,最终阅读量4700多。 如果低于10%,则不再推荐。 。
读书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文章质量要提高。 其次,我这个月没有域名认证。 我的文章推荐给谁? 我的感觉是,平台根据文章标题涉及的关键词进行尝试性推荐。 可能是因为我的标题里有爸爸这个词,平台可能把它推给了对育儿、情感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我的粉丝类型也验证了这一点。 目前8个粉丝都是看了《不要用网络暴力伤害这个“伟大而无助”的父亲》这篇文章后添加的,大部分是情感类、育儿类、教育类。 但我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媒体对网络暴力的批评,而且还是针对媒体领域。
4.悟空问答如何运作?
我注册后,看到平台不断邀请悟空问答,我就随便回答了几句,但这些都很随意,有的只是一句话。 真正开始答题(希望得到高质量的答案,然后转正)是在前天。 根据大家的经验,我专门选择了目前正在认证的媒体领域。 虽然我尽力回答并被推荐到头条首页,但浏览量和阅读量都比较差。 我觉得这是因为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受欢迎程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 目前媒体领域的问题都集中在如何做自媒体、如何录制视频、如何快速增加关注者等具体实践方面。 涉及宏观媒体现象、热点问题、媒体文化的问题很少,而且问题范围很窄而且没有什么意思,与我预想的媒体领域相差甚远。 当然,今日头条的很多领域都有重叠。 我觉得今日头条在域名的划分上需要做一些调整。 要么没必要划分得太细,要么在实际操作和审核中没必要拘泥于太小的范围,否则就是单纯追求这样的领域垂直。 该学位不利于知识共享和个人表达。 更何况,目前各个领域的热度不同,高质量答案的标准不可能一刀切。 比如我曾经问过一个关于天猫总裁结婚的问题,得到了13个答案,但在媒体领域,超过6个答案就被认为太多了。 当然,我可能不需要提出这个建议。 我觉得今日头条平台应该有更合适的考虑和做法,能够平衡各个领域。
以上是我的感受和经历。 根据平台目前的规则和运营模式,为了避开雷区,我打算尝试写一些关于企业和品牌传播的文章。 通过率可能会更高今日头条文章,我还是会立足于媒体领域。 但这样的文章关注度可能比较低,我们先试试吧。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