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拼多多、趣头条、小红书背后的上海互联网基因

联网的创业舞台往往分为不同的流派。 以秦岭、淮河为界,一南一北,中国互联网也形成了所谓的“北派”和“上海派”。

在传统刻板印象中,北派是务实、排场、欢喜; 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务实、讲套路、善于算计。

过去,上海曾多次被质疑“错过互联网”:小付不肯上进、错失移动互联网机遇、早起赶晚集……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过去两代互联网巨头BAT和TMD,都不是出生在上海的。

有趣的是,上海的明星创业公司也不乏亮点。 盛大、巨人、eBay、一号店、土豆视频、大众点评、饿了么、快的、摩拜,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创业公司都发源于上海。 可惜的是,他们最终没能成长为超巨。 被收购,或者走向没落,已经成为他们共同的注脚。

这么多年过去了,上海的互联网还剩下什么?

2019年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202家独角兽企业中,有45家总部位于上海。 这批创业“新贵”包括陆金所、小红书、易果生鲜、哈啰出行、灿星、爱回收、出门问问、羊肚兜等,这个数字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

资料来源/2019年第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

“*”表示新加入列表

如果你仔细回顾上海的创业过往,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在接二连三的创业浪潮中已经在这座城市沉淀下来。 比如游戏基因、白领文化、下沉思维。

这些事情可能是“守正”的结果,也可能是“惊喜”的产物。 它们已经体现在上海最新涌现的一批明星项目中,并可能在未来继续发挥影响力。

游戏基因

上海最早兴起互联网产业,是因为游戏公司的崛起。 十五年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是盛大网络。 凭借《传奇》游戏,该公司红遍大江南北,其创始人陈天桥于2004年成为中国IT首富。

2009年,中国互联网创业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蓬勃发展。 作为PC时代最流行的产品之一,网页游戏成为当时互联网竞争的制高点。 当时国内游戏行业的顶尖玩家有:盛大、网易、巨人、腾讯、九游、第九城、世纪天空城、广通,其中6家来自上海。

这是上海的一个高光时刻。

未来,游戏企业的蓬勃发展对上海的互联网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盛大流失的游戏人才逐渐成为手游的中坚力量。 更重要的是,这埋下了上海互联网创业的博弈基因。

盛大之中走出两个人。 一位是盛大CFO张勇,后来成为阿里CEO,成为“逍遥子”; 另一位是趣头条创始人谭斯亮。 趣头条是2018年兴起的新经济企业上市浪潮中的一枝独秀: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并创下了当时新经济企业上市最快的新纪录。

趣头条不是一家游戏公司,但它融入了游戏公司的风格。 在创立趣头条之前,谭斯亮曾在两家游戏公司工作。 一是2008年在游戏公司从事技术相关工作; 另一个是盛大,他担任广告业务负责人。

趣头条对师傅的拜师和红包裂变非常熟悉。 “一个小红包更多的是增强用户的参与感,也是游戏化的乐趣,他会觉得有一些乐趣在里面。” 谭斯亮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谭斯良看来,玩游戏的人和在趣头条刷新闻赚红包的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比如:喜欢参与、享受游戏的乐趣等等,趣头条抓住了这个特点,成功俘获了这群人。

深受游戏基因影响的人就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在创立拼多多之前,黄峥是寻梦游戏公司的创始人。 拼多多的雏形是从黄峥早期的游戏业务中孵化出来的,最早的核心团队也从游戏公司抽调出来。 直到2016年11月,拼多多才宣布从萌萌游戏独立并入拼好货。

黄峥自己不玩游戏,但是他研究游戏。 黄峥之所以“对消费者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游戏行业的创业经历。 “0.01元打X”的团建思路与游戏中“1元赢宝”、“充值拿道具”的思路一脉相承。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曾表示,黄峥做拼多多,就是将自己过去在电商、游戏方面的良好经验与最新的理解结合起来,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黄峥承认,自己做拼多多是为了把产品当作游戏来运营。

严格来说,拼多多是一家在杭州出生、长大的公司。 在做游戏之前,黄峥和上海并没有太多的联系,毕竟杭州是他的家乡。 按理说,拼多多应该留在电商氛围更浓的杭州,而不是冲到上海。

黄峥曾表示,之所以把拼多多总部放在上海,是因为他之前创办的游戏公司更方便招募外国人,而他后来创办了拼多多,也没有搬走。

拼多多的成功是在上海完成的。 因为游戏,所以拼多多;因为游戏,所以拼多多;因为游戏,所以拼多多。 因为上海的游戏基因,拼多多留在了上海,接过了上海新经济的大旗。

过去几年,上海涌现的两家最著名、最具争议的公司——拼多多和趣头条,都与游戏有着深厚的渊源。 这或许就是上海在新经济领域的特色。

白领文化

上海人讲究小资、格调,某种程度上对外地人有些敌视。 毕竟,在本地上海人眼里,外地人或多或少都是“低贱”的,不够洋气。

在大多数人眼里,精心的发型、得体的制服、出入高档写字楼,才是上海人该有的样子。 无论是过去的上海外滩,还是今天的陆家嘴中心。 相比之下,北京人在皇帝脚下过于谨小慎微,而深圳人从事硬件制造,无论多么创新,仍然不高端。 只有上海人才有真正的白领气质。

《新一线城市互联网生态指数报告(2019)》显示,上海在“互联网+生活服务”领域超越北京位列全国第一,在互联网出行、购物、餐饮等方面表现出色。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潜力巨大。

上海消保委约谈美团拼多多_拼好货和拼多多哪个好_小红书总部

上海“互联网+生活服务”领域全国第一

来源/《新一线城市互联网生态指数报告(2019)》

上海的明星创业项目中,由上海人创办的并不多。 其中,最受关注的三位上海人分别是分众传媒的江南春、大众点评的张涛、饿了么的张旭豪。

江南春属于老一辈企业家。 他是地道的上海人,充分体现了上海人的精明和洋气。 分众传媒——一家以一二线城市写字楼白领为目标轰炸群体的广告公司小红书总部,早年是一家“坐下来赚钱”的公司。 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想要IPO的新经济公司都得来找它交广告费。

瞄准白领,收割富有的广告主,江南春做着一份体面又轻松的广告生意。 他一度几乎垄断了一二线城市的电梯广告市场。 大多数职场新人,在成为经验丰富的白领之前,都是从江南春的电梯广告中了解到网络广告的。

张涛是在上海商业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 毕业于美国沃顿商学院,曾在美国咨询公司工作多年。 他身上有很多上海精英的标签:海归、聪明、追求品质等。回国后,他把上海作为创业的第一站。 大众点评被美团并购后,张涛彻底淡出了创投圈,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最新动态。

张旭豪也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饿了么是一个走出大学校园的创业项目。 其最早的目标用户群体是大学生和城市白领。 早期,饿了么有两个重要的事业部——大学生事业部和白领事业部。 在被阿里收购之前,张旭豪是上海为数不多的能够努力拼搏的年轻创业者之一。 但和大多数上海本土项目一样,饿了么没能击败后来居上的美团,最终成为大生态中的一块拼图。

小红书总部_上海消保委约谈美团拼多多_拼好货和拼多多哪个好

江南春(左)张涛(中)张旭豪(右)

这三个上海男人身上有不少相似的气质。 例如: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脱颖而出; 他们有一定的理想主义; 他们追求小资、格调的生活。

无独有偶,张涛和张旭豪都无法击败北京队的王兴。 团购大战中,王兴获胜小红书总部,大众点评被美团整合; 送餐大战中,张旭豪和张涛挤在一起与王兴打斗,但未能扭转战局。

但从个人角度来看,排除创业的情感因素,上海的创业者在个人收入方面往往是稳定盈利的。 一位接近大众点评和饿了么的上海投资人告诉冉财经,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时,张涛为大众点评创始团队赢得了大量股权。 从项目退出来看,张涛团队非常划算。

无论如何,上海白领是上海企业家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无论是分众传媒、大众点评还是饿了么,都与这个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生代创业项目中,还有《外滩画报》原主编徐虎生创办的《一条条》,以优质短片的形式“报道每一天的美好生活方式”。视频。 其大部分用户都是追求生活品质的中产阶级。 在许虎生之前的谈话中,先进、优质、严格都是他嘴里出现的高频词。 一是属于“站得住、有尊严”赚钱的物品类别。

此外,在上海诞生的类似项目还有喜马拉雅、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它们切入方式不同,占领了不同的细分市场。

沉没思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上海的企业家开始放下傲慢,变得更加脚踏实地,贴近下沉市场。

拼多多、趣头条就是典型的例子。 拼多多瞄准了五环外的下沉市场,收获了一波被大公司唾弃的流量和市场,因此被贴上了低价的标签。 趣头条用“师徒制”这个词玩裂变,更符合三线以下用户的定位和品味。

令人惊讶的是,如此接地气的定位和玩法竟然是由上海的精英们打造出来的。 当然,拼多多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后,下沉市场的争夺战终于正式打响。 这种玩法的粉丝和模仿者也越来越多。

与上一代企业家相比,上海的这一代青年企业家确实更加脚踏实地。 无论是拼多多、趣头条、小红书还是哔哩哔哩,他们对用户需求和人性的理解超越了上一代企业家。

从上一波创业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上海创业明星,如易趣、易迅、一号店、大众点评、饿了么、快的打车、大黄蜂、摩拜单车等,都掀起了一股热潮。

遗憾的是,这些项目最终都被收购了。 无一例外,他们都未能在国外市场复制上海的成功。 他们始于上海,终于上海; 他们成功于上海,败于上海。

但新一代上海企业家依然低调务实。 北京的一位投资人举了这样的例子:北京的企业家是演讲者,他们先讲商业模式; 上海的企业家都是数学家,他们首先会计算。

会计需要闭门进行。 拼多多和趣头条是两家对外相对封闭的公司。 他们的创始人很少公开接受媒体采访,对外言论也谨慎克制。 谭斯亮的低调风格尤为明显。 尽管趣头条已经是上市公司,但公开的创始人动态和信息却极其有限。

上海消保委约谈美团拼多多_小红书总部_拼好货和拼多多哪个好

与第一代上海互联网代表盛大陈天桥、第二代代表张旭豪以及以黄峥、谭思亮为代表的第三代企业家相比,他们显然更加低调。 他们更擅长运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用高维和低维的方式占领下沉市场。

但这也让上海的互联网越来越不像上海了。

“上海创业太分散,没有合力。” 北京一家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告诉燃彩。 与杭州相比,上海互联网20年来并未形成明显的创业标签。 而且杭州的电商创业能力非常强。 “无论是第一代阿里、第二代蘑菇街、第三代网红电商如涵、第四代社交电商聚集地,都立足于杭州的人才和产业生态。 摆脱它。”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你不认为上海的这些企业有的是上海的,没有上海特色的”。

当然,这波新兴创业公司未来将如何演变仍是未知数。 他们是会重蹈上一代的覆辙,还是另辟蹊径,不仅取决于他们如何打球,还取决于对手如何战斗。

版权声明:
作者:投稿用户
链接:https://www.xdwlyx.cn/471.html
来源:网络营销圈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