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业做博主真的能赚钱吗?我们采访了三位年轻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塔门”(ID:DT-塔门),作者:塔门张峰,36氪授权发布。
“这家店刚刚开业,肯定会得到很多好评。”
在许久不见的朋友聚餐上,你发现朋友兴奋地开启了无死角美食拍照模式,然后上传到小红书和大众点评上。
据官方信息,小红书活跃用户超过1亿,发帖用户超过3000万; 大众点评还显示,2020年将有近3000万博主贡献自己的评论。在大量顶级博主之后,还有无数尾部评论者留下的近亿条评论。 有些人希望这些评论能够带来一些好处。
在各种“XXX创业互助姐妹团”中,很多农民工都有一个成为KOL的梦想。 他们朝九晚五地工作,希望在闲暇之余,一边拍拍一边吃饭,赚点外快。
怀着简单的理想,洋哉、三卓、宋芝芝成为了有自己方法论的小博主。
我特别想成为一个KOC(Key ),比KOL还要小,只是为了赚点外快。
我在公司做营销,算得上是甲方之父。有一次在商场里开了一家店,公司要求KOL点名来店里参观。 联系了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么赚钱。
我在宁波,不像杭州、上海的网红博主到处去。 在这里,拥有5000名粉丝的博主,如果数据好的话,光顾一次店就能赚到500元; 粉丝一万多,出行多一些,月入五千也比较正常。 兼职工作非常有利可图。
当时公司一共找了10位KOL,每人预算500元,合作了3次左右。 其实内容很简单,照片和文案公司都会提供。 这些KOL要做媒体老师的工作,出镜、购物、写作、发布,但性价比却和媒体老师不相上下。
一开始,我是通过推荐来寻找人的。 宁波还没有那么先进,不会有很多博主报名MCN机构。 它们基本上是个人工作室。 介绍人会收取第一次福利费,比如一次活动500元,介绍人抽200元,下次客户就是你的了。 进入他们的圈子之后,他们基本上就认识了。
有一个朋友是兼职博主。 怀孕后,她开始频繁接受小红书的指挥。 她不需要去商店。 虽然钱会少一些,但她还是赚了不少钱。 基本上就是商家提供的图片+她自己的P图。 还有一件事更离谱,姐姐们去购物,姐姐们去拍照,顺便给你发一张照片,那就是“帮你带照片”。
但事实上,这些博主发帖的效果也很一般,点赞和评论都很少,并且有自己的互赞群,在百人级别。 一个人发了一个链接后,大家就开始互相刷数据。
这是给你的一个技巧。 如果你点开某个博主的留言,发现下面的评论都是和她粉丝数差不多的博主,那么很大概率是姐妹俩互相点赞了。
↑羊仔加入小红书互助团
因为我之前也在媒体工作过,喜欢写写写,我觉得我可以做这些事情,所以就掉进坑里了。 但我缺少的是这些大博主所拥有的商业信息,比如哪个城市是第一。 有了这个信息差异,首发爆款的几率更大,我也只能跟在后面了。
小红书最让我困惑的可能是流量机制。 这仍然是一个形而上学。 “好”内容的定义非常模糊。 例如,该标准是一个优秀的标题。 一定要懂得用热词,有身份,标签精准流量。 比如我经常出现的标题是:城市+核心内容+! + 评价; 画面清晰小红书粉丝,顾名思义,镜头不能模糊; 重点突出,与图片无关的内容较少;
但如果满足所有这些要素,它会爆炸吗? 不必要。 我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己做饭,一方面因为在宁波只有美食博主才能生存,另一方面我也喜欢吃。
对于美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小红书找好看的餐厅,去大众点评找好吃的餐厅。 美食博主的重点是图片。 在正式开始这个项目之前,我研究了一下大博主的图片,发现他们的图片重点不是相机有多好,而是色彩饱满、优点突出。 比如拍摄蛋挞、泡芙时,要突出馅料和大小,细节特写比一般场景要好很多。
但那天我没有选择我的衣服。 最好用暖色作为背景,这样更有食欲。 我穿的是绿色的。 现在我就利用拼图的优势,这样对构图的要求就不会太高了。
但暂时不能拍下面的照片。 构图很美,但是菜品太多,一顿饭的成本太高,而且像这种全球美食图,大博主不在乎吃,都是为了拍照。 如果我邀请朋友一起来,我会迫不及待地把所有的菜都端上来才拍照。 虽然现在邀请朋友有点像“先发小红书”,但我也得考虑朋友的感受。
↑探索小红书上的店铺笔记
朋友们会有点惊讶为什么他们突然开始这样做。 我说我想做一个小红书,让他们赶紧关注,安利一波。 他们很同意,认为我会写会拍,这样做很好,如果能赚钱就更好了。
我还没有收到任何广告。 对于我这样的小虾米来说,还是得自己去找,去“换货”,也就是说商家免费邀请我去店里,我帮他们拍照发给小红书安利。 目前我的小红书+大众点评联系到的替代品有4-5个。 我收到的第一个替代品是一家猫咖啡馆,但因为太远而且没有费用,所以我没有去。 后来姐妹俩收到了两只替换兔子,就先去一只了,不过实在是无聊。 兔子是一只安哥拉兔,体型巨大,一点也不可爱。
有的商家会撒网直接私信给我,还是要筛选掉的。 如果去不好的店,就没有素材了,但是有邀请函还是很开心的。 甚至感觉像我这样一个小素人,发产品探店写笔记,难道就不能靠这个买东西,吃品牌送的燕麦片、鸡胸肉,用品牌送的化妆品小样吗?
我有点惊讶其他平台会挖人。 有一次,闲鱼的一个小二过来想让我加入他们的平台,大众点评说他是MCN机构,问我有没有兴趣,但我只有几十个粉丝。
↑洋仔在小红书收到私信邀请
从去年12月开始,我已经从100个赞到现在3100+个赞,我打算努力争取1万个赞,获得一些粉丝。 点赞的互动对流量分布影响很大,所以会有人与之互动,增加粉丝是非常困难的。 到现在我自然就增加了几十个粉丝。
如今买粉丝已经是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了。 一般来说,小红书粉丝注水20%-30%是比较良性的。
5000粉丝对于KOL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超过这个水平就可以和官方合作,而且不会有流量限制。 官方虽然有佣金,但也算是交了“保护费”。 小红书确实有规定,未开通品牌合作权限的用户原则上没有发布商家推广笔记的权限。 但这本来就是一个种草的平台。 如何区分分享和广告? 界限非常模糊,尤其是对于食物而言。
我在甲方的陪伴下,感触很深。 现在大家都有钱了,宁愿投资KOL。 这样做还是有前景的。 虽然我现在的粉丝很少,但我只努力了不到一个月。 以后如果你想每天更新,频率高的话系统会认为你是优质博主,但你暂时太忙了。 明年以后,我打算买几把粉丝,500个左右,这样分配权重会高一点,然后靠一些商家赠送的粉丝,自然会增加到3000个,然后再买4000个,在宁波就差不多可以接受小订单了。
我的目标是月薪3000~5000就满足了。
我做的是大众点评。 最初是为了薅霸王饭的羊毛。
有一次闲着没事,就和姐妹们聊着怎么弄点羊绒,然后就跟大众点评发图发文。 只要一个月坚持4次,我就有机会抽霸王饭了。 而且听说,当你走进店里,如果老板知道你是大众点评V7以上会员,你就有机会欣赏菜品和自己的服务。
对于我这个吃货来说,简直是一件喜事,和姐妹们一起入坑。 从去年三四月份开始,我就开始频繁更新,每个月能发十二三篇文章。
可能大家都认为大众点评在博主活跃的平台上存在感不高,而是记录感多一些,营销感少一些。 大家来这里都是为了吃饭的。 抖音太吵闹,信息流不断,视频永远停不下来,让人不安和焦虑。 小红书总感觉门槛稍微高一点,商业化一点,离我还是有点远。
慢慢地,我发现陌生人点赞并回答他们最喜欢的商店的问题是很不错的,但抽霸王餐就成了次要目的了。 今年6月份去了三亚,写了一篇关于酒店的评论。 内容很详细,一下子就火了。 数百人喜欢它,这激发了我想成为一名生活方式博主。
↑大众点评上三照写的酒店评价
后来我加入了一个招募大众点评专家的群,对方让大家在石墨文档中填写自己大众点评的信息,然后他们就做了筛选。 当我填写粉丝和VIP级别时,我感觉我做不到,当然最后我还是失败了。 但我很不服气,于是翻遍了名单上的博主。 照片很一般,文笔也没有我好,但是粉丝很多。
有时我开始考虑以一系列的方式探索商店。 去年年底,周末去咖啡厅拍了几张办公室工作的简单照片,收到了很多点赞。 事实证明,农民工非常需要周末上班的信息。 以后想做一个系列,致力于给农民工周末带来安慰。
↑三爪打工人系列评论
有时我会给我男朋友写评论。 比赛期间,我还是感觉有点“作业”负担,但最近没太在意。 忙碌的工作体现在了食物上,我的博主梦想也被强行搁置了。
其实我也想做一些副业,赚点外快,甚至还想接商业稿件,但转念一想,我的工作就是写稿件,周末还要写稿件。 我太累了,占用的时间不多。 目前大众点评的粉丝还是两位数,就这样吧。
作为一个小KOL,我一头扎进了化妆品品类。 在小红书上发的笔记中,化妆品占比最高,但对于我这样白手起家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初期投入是巨大的。 我喜欢分享香水,但能分享的一瓶就要几千块钱。 您可以购买 2,500 瓶流行的 Tom Ford 香水。 还有800块钱的面霜,买的时候心疼。 分享完之后,希望通过小红书把钱赚回来。
一开始我对这类平台并不感兴趣,但这两年,甲方的父亲很喜欢这些KOL,或者说KOC,所以我想深入“敌人”,看看他们的运营模式是什么样的。
乙方公司做小红书KOL对接很累。 我有一个朋友接受了Lux的推广,对方要求寻找800个拥有1000-10000粉丝的KOL。 他们组4人3天内阅读了2000多篇稿件小红书粉丝,然后进行过滤、打包,供品牌方阅读。 看着那些日子,她想辞职了。
小红书前期,官方会给予一定的流量鼓励。 很多人说要做垂直领域,但一般只有几万粉丝会给你定义属性。 无论是哪种品类,在前期都是爆款。 虽然我主要是做化妆品,但是好评最高的是一张庆祝女排夺冠的纸条。
↑宋芝芝发布的部分小红书笔记
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博主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小心,不要被官方注释检测为广告。 去年,小红书推出“啄木鸟计划”,打击虚假促销。 同样是非官方的合作广告,其账号被严重封杀。 现在我要特别关注美容和彩妆类别的注释。
比如,同时有很多博主发布了某个品牌的备注,系统就会检测到异常,因为这是一个没有被该品牌举报、没有与官方合作的广告。 有一个化妆品品牌,我发现无论我发什么内容,它的内容都不会被收录和推荐。 可能是被列入黑名单了,我就白白得到了它的产品。
一开始没有粉丝、没有资源的时候,没有人来找我,都是大家主动报名。 之前我加了四五个小红书操作群来教大家操作。 最终,他们都成了“公告群”,被品牌公关用来发送招募素人的消息。
每个都是足足五百人的团,半天时间就能发布十几条公告。 某品牌发布公告,大家都盯着下面的链接或者联系方式,快速报名。 之后,通过筛选的一般都会拉一个执行组,讲一些发布要求,文案模板。
↑公告组品牌要求
然而,这些公告也参差不齐。 很多品牌都没听说过,时不时就会有骗子、微商介入。 骗子诱骗人们使用博客作者的电话号码、地址和身份信息进行注册。 群里的一位姐姐填写完表格后接到了陌生人的电话:“你最近缺钱吗?” 微商就更有趣了。 不是让你送东西,而是让你买东西、招揽顾客。 我加了假联系人后,发现她的朋友圈里全是不知名的化妆品。
公告组有点像网上聚会活动。 群里,宝妈和同学们是接公告之王。 他们没有太多事情可做,所以往往可以第一时间报名。 像我这样的上班族,只有周末才能看看有什么好的品牌可以签约用车。 毕竟是要涂在脸上的,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如果粉丝增长的话,2019年初政策还不错,但是一波清理之后,听说有博主买了太多粉丝,没发任何东西就一下子加了10万粉丝。 这个量级在小红书里是非常大的。
买粉丝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 那次清理期间,我们群里的一个博主的粉丝从2000多个掉到了600多个。我当时也失去了100多个粉丝。
但说实话,这里面也有品牌存在过错,很多品牌只看数据。 有一个活动,需要1000多个粉丝,需要100个赞。 对于像我这样粉丝超过2000的人来说,如果真相一般,可能只能获得个位数的点赞,所以很多博主为了满足高数据要求,会刷数据。
顺便说一句,有的品牌坚持多次更改30元的稿费。 你满意了,就变成了平台的敏感内容,最后变成了硬播。 这怎么可能不被察觉。
除了担心被检测为广告之外,令人困惑的敏感词也让人心疼。 很多护肤品都有补水、保湿的功效,但补水、保湿是敏感词。 一般来说,品牌公关会立即通知并改稿,但这些敏感词还是让人防不胜防。 有时数据很差,只能在一段时间后删除并修改。 有些品牌的要求很紧急,三天后就发出来,但实际上化妆品根本没有效果,所以我尽量不接这种工作。
温馨提示,尤其是美白淡斑产品,如果非要选择医美的话,我觉得没有什么产品可以起到作用。
说实话,我作为粉丝赚不了多少钱。 通常,品牌会寄出样品,然后支付30至50元的稿费。 化妆品并没有太多短缺。 去年该品牌送了很多口罩,导致当年基本上没有再购买。
当我开始拍摄照片时,我变得更加认真。 之前我只是铺好床单拍照片。 后来我参加了很多活动,并积极报名。 虽然他们都觉得我粉丝太少,超过了我,但还是参加了一个美术馆的展览。 那天,他像个小傻子一样,下班后跑到美术馆,灰尘满天的景象惨不忍睹。
↑宋芝芝参加的探索活动
有时候还有一些代理经销的活动,就是商家直接提供文案,这太马虎了,文案上写着结婚的时候需要订钻戒。 好吧,为了钱我同意了。
我发现,在一些拥有上万名粉丝的博主群体中,很多博主只是把自己的账号当成一个工具,不给别人点赞和评论,把自己的账号当作自己平时使用的东西,没有任何感情。 还有一些博主不和大家说话,很傲慢,自我感觉很低。 接触的妈妈多了,不需要逛店,不需要露脸。 我有更多的时间; 还有很多学生,年轻的,给不给钱都无所谓。
说实话,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现在已经有点佛系了。 现在官方推广的往往是粉丝过万的博主和买了薯条的博主(增加曝光度的道具)。
另外,小红书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种草社区,也不是一个时尚社区。 算法推荐都是乱七八糟的。 我对猴子戏法不感兴趣,对夫妻离婚也不感兴趣。
除了赚钱之外,做KOL还给我带来了分享的乐趣。 我是一个分享欲很强的人,而且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你想做的话,最好不要把这个当成你的全部。 看看那些每天都长得高高的网红,其实并没有那么漂亮。 虚荣才是原因,还是应该脚踏实地,有自己真正的生活。
写在最后:
编辑部多次讨论过这个话题的走向。 一种观点认为,采访大KOL是正道之光,不仅能有更有说服力的成功经验,还能有更多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另一种观点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在诚实地工作,努力地寻找自己的自信。 成为博主甚至KOL,是满足小利益的“顺便”。 他们热爱美食、美妆、旅行以及生活的某些方面,在平台的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一些潜规则。
洋仔还在坚持更新,拔掉了一直想吃的日本杂货店,开始尝试视频和直播。 她觉得自己终究会跟上形势,不会到哪里受苦;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