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字长文|小红书“专业号”超全解读
小红书开放平台及电商负责人 Jess 表示:
去年,小红书在交易端的主要策略是实现小红书直播。 因为博主的帮助,不少商家在小红书上实现了销售额增长。
但这样做之后,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首先,KOL服务的品牌可能仍然以大品牌为主,因为只有大品牌才有预算支付坑费和佣金。 对于中小品牌来说,参加一场比赛是不可能的。
其次,在主播投放方面,小红书并不像其他平台主播的日常直播。 小红书每周播出一次,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多重复。 也就是说,有的品牌找主播让她卖,但没有办法依靠直播来完成日常的平销。
第三个是与主播的关系对于商家来说是合作,但他们只得到销量,却得不到用户的资产和积累。
基于这个情况,我认为直播更多的是帮助商家找到潜在用户,做一些冷启动,但这是一个短期或者早期的事情。
但是事情从前期到后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除了博主带货,品牌尤其是中小品牌没有钱打广告,也没有钱找博主进行品牌合作。 他们能做什么?
自己积累粉丝,做私域改造。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内容创作来说,直播对于B端品牌直接面对C端来说非常重要。 除了这个模型之外,我们还创建了另一个模型。 从原来的B2K2C,变成了B和C的连接,这是一个大背景,我们做出了这样的策略。
其次,我们也有一个愿景,希望陪伴每一个真诚的经营者在小红书成长,内容在小红书成长,在交易中成长。
因为很多品牌都在小红书里成长、诞生了,没有什么新的品牌不会在小红书种下去,但事实证明,有一些品牌诞生了,我们并没有给他们太多帮助。 现在我们希望帮助大家做交易,让他们不断成长,因内容而生,比交易更长久。
因此,从Jess的说法来看,小红书仍在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整。 这次的需求不仅是普通用户,还有平台上的中小型企业。
过去我们定义的品牌是标准化产品品牌和大品牌。 这些品牌在小红书里确实存在,但你要知道,它们并不全在小红书里。
至少有一半的品牌不是我们定义中的“品牌”。
因为他们可能只是一个卖东西的个体,比如卖自己画的画,卖自己的知识换取报酬等等。
它们更加个性化、更加非标准、更加难以定义,甚至更难复制。
在我们看来,这样一个小企业其实很难带来大量的资本交易,也不可能立即成为一个成熟的品牌,但这就是小红书生态系统的现状。
存在即合理。
虽然小红书过去没有明确表态专业号小红书,但我们可以看到,小红书是拒绝这样的小品牌的,因为他们很难使用有效的商业产品,获得客户的唯一途径就是自己发布内容,但可能涉及到不优质的内容,或者广告的流量有限。
但现在的小红书似乎已经做好了承担这种“存在即合理”的准备。 既然不能放弃,不妨尝试打通这个其他平台没有的“特色商家”。
一个大品牌的预算可能相当于几十个小企业的预算。 小企业虽多,但服务成本也较高。 这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保留100个大品牌还是打造1000个小品牌?
很难说这是否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也很难说这是一个能够让小红书进一步商业化的商业模式。 结果只能在未来才能看到。
04
左括号
小红书的玩法有哪些变化?
左括号
对于小红书平台的产品更新,配套玩法也会有所改变。 这次我还要给大家介绍3个官方推荐的玩法。 这样既可以盈利,又不会触碰平台规则。
1. 鼓励@
开始鼓励用户去@品牌的专业账户。 小红书其实是一个种草、分享生活方式的平台。 许多用户自然会发布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在上面购买。 以前,人们通常看完后不知道在哪里买,就会在评论区询问哪里买,但用户不敢说专业号小红书,被认为是广告。
于是,用户们凭借着默契,齐声打开了某个橙色的软件。
现在小红书希望缩短用户和品牌之间的转化环节。
通过@的形式直接将用户引导至品牌。 当然,品牌也应该有自己的店铺,这样交易就完成了,甚至可以成为商家的私域流量。 这个闭环并没有跳转到其他平台,而是完全在小红书内。
这个@会被视为广告吗? 答案是不。
@本身并不是广告行为,但判断其是否为广告内容的依据是:该内容是否基于真实体验和场景分享。
2.备注添加产品标签并流回店铺产品
8.2上,小红书取消了备注里带货的卡,那么如何快速引导用户在备注里购买呢? 通过@跳转到账户首页,用户去小红书商店逐一浏览商品,对比一下我刚才看的是哪一款?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因此,小红书去掉了送货卡,而是添加了产品标记。
作为商家,可以在内容中标记自己的产品,用户点击后可以跳转到产品购买页面。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处于开店状态的用户才能使用商品标记功能,非开店状态的用户只能标记地点和用户名。
3. 利益申报适用于您自己的票据并流回商品
卖货的时候不可能不推荐自己的产品。 一条推荐是否算广告,取决于社区惯例:判断它是否是广告内容的基础,取决于该内容是否基于真实体验和场景分享。
但有一个方法可以避免被误判。
已明确利益申报方式适用于小红书社区所有场景。 只要是合规的非现金利益形式的广告,就可以通过利益申报避免被视为广告。
并且仍然获得有机流量的分配。
以上是8月2日之后的推荐链接玩法,其他未提及的保持与之前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备案说明中显示的“与xx品牌合作”的形式也可能同时发生一些变化。 之后我会单独发一篇关于品牌合作的文章,所以本文就不讲了。
05
左括号
如何成为专业账户?
左括号
8月2日后,专业账户升级有两种方式:
App端:我-左上角侧边栏-创作中心-更多服务-升级专业账号
PC端:专业账户中心()→升级专业账户
现有企业账户升级为专业账户,必须在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9月31日期间完成新的专业账户认证。之前的企业账户和新升级的专业账户对应的同等资质,无需再次额外缴纳,即不再需要交钱。
但在专业账户认证期间想要变更资质的,需要缴纳600元年费。
究竟什么构成资格变更?
您可以在上图中看到徽标。 如果您点击推荐标志,则无需再次缴纳认证年费。
06
左括号
此次更新对生态有何影响?
左括号
8月2日,我不知道是什么日子。 小红书停止携带笔记,升级专业账号,关闭小红书商城,开设小红书店,增加笔记标记产品。
刚才有记者给我发消息问我,小红书不是和其他平台分手了吗? 我打算自己做所有事情。
真实的情况或者说背后的真实意图,那些话题太大了,我掌握的信息不多,所以无法说出来。
所以我只能从这次调整的产品和生态上谈谈我的看法。
1. 对商家
首先,我认为这次调整对于商家来说是一大利好。 显然,开店门槛降低了,以往大品牌垄断、花钱的模式将变得有限。 额外的流量实际上是小商家依靠内容获得的。
但小企业更多的不是钱,而是时间,这意味着机遇存在,但挑战也存在。 如何打造品牌调性,如何做出好的内容,是小红书平台能否生存的根本问题。
以前都说内容是辅助卖货,但从今天开始,内容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真正成为核心策略,卖货就是辅助内容变现。
2. 致博主
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好消息是可以合作的商家越来越多,坏消息是这些商家没有钱。
因此,当内容为核心策略时,品牌方必须自己制作内容,这会影响博主在一定环境下的商业合作数量。
说实话,小红书博主的性价比正在逐渐下降,不是因为商业价值低,而是因为博主合作得不太好。 他们总觉得品牌必须为产品付费,这是错误的。
但总有一些博主以此为荣,我们贵,所以我们旺。
但是同学们,这和炒房是一样的。 如果一个城市只有房价高,而产业和发展没有跟上,那么房价只是泡沫。
因此,我衷心希望博主们也将内容作为自己的核心战略,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简单来说,不要把文章写成广告,也不要仅仅靠编bierf来写脚本。
否则,这一轮调整将对博主之间的生态合作形式造成沉重打击。
3.生态学
小红书的特点是社区,所以它和抖音完全不同。 抖音大牌太多抢流量,小品牌根本生存不了。
但小红书却是一群“小”商家的流量收割场。
你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个性和品牌来销售流动的商品,甚至不花一分钱就能获得自然流量。 纵观整个成熟的互联网生态系统,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见。
所以对于个人博主和一些想要卖货的小商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相应的,这也是平台的策略,选择了小b。
但正如我之前所说,内容将是核心策略,那么生态MCN和代理运营商的可能性是什么?
多频道网络:
以前的MCN模式很简单,签约博主、孵化博主、卖博主广告,只要报名的人多就行。
因为只有博主的广告才是最赚钱的,所以小红书的整个商业化就在这里。
但自8月2日起,平台基本告别了内容“带货”的形式;
内容“卖货”成为平台的主旋律。 MCN在这种情况下的挑战并不容易。 博主的广告依然可以出售,但这无疑背离了平台的策略。
所以我觉得8月2日之后MCN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以人为本,而最重要的是深化小红书的博主。
简单来说,博主也是小b商或者可能成为小b商的潜在人。 MCN应该为这样的博主提供帮助,一起卖货。
博主主要注重品牌,但不懂营销或供应链,所以MCN应该解决这些问题。
但前提是,并不是每个博主都能成为小b商。 选择合适的有潜力的人也很重要。
代理经营:
过去的代运营主要集中在代运营企业账号和品牌植入,但说实话,以前的企业账号代运营意义非常有限,真正的价值在于品牌植入。
不过,随着8月2日号店的整合,小红书也可以成为一个自生态,那么有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在小红书上覆盖品牌所有的东西呢?
因为账号和店铺是在一起的,所以把店铺和账号分开运营是没有意义的。
在我看来,这就是所谓的“品牌代理运营”,或许这就是小红书的下一个生态收入趋势。
—————— / 会员资格/ ——————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