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涉黄?小红书的“左右为难”
在所谓的“涉黄”事件中,小红书也是受害者,但这也暴露了小红书内容的隐患。 无论是内容生态建设还是盈利模式的建立,小红书都面临着“困境”。
小红书两起涉黄事件的始末
近日,小红书再次被媒体报道涉黄涉黄,引发关注。 对此,小红书回应称:经平台核实,其中1个存在低俗内容导流行为的账号此前已被封禁; 其他相关用户笔记、互动评论等信息均不违法违规,未发现色情内容。 ; 针对举报提及用户在第三方平台存在淫秽色情行为,小红书平台已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交信息。
根据回应内容,公司作为运营商本身并没有任何与涉黄相关的意愿和行为,但在运营商负责审核的情况下,平台存在不合规内容却是不争的事实。 其用户在第三方平台上的所谓涉黄信息显示,不法人员通过小红书平台转发至第三方平台后发布“涉黄信息”,与小红书平台本身不无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小红书去年因内容严重违规而被下架。
2019年7月29日,小红书App突然下架,在华为、魅族等各大安卓应用商店无法下载。 事件发生后,网络上盛传小红书因涉黄被下架。 7月31日,小红书因涉黄被下架,一度冲上热搜。
网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黄伟律师认为,小红书App的集体下架很可能涉及虚假备注信息,特别是与医美等人体健康相关的虚假信息泛滥,以及平台上部分用户存在涉及色情、毒品等带有暗示内容的信息。 虽然信息是平台用户上传的小红书入口,但小红书并未在其范围内投入配套资源进行治理和验证。
8月1日凌晨,小红书就该应用下架一事发布官方声明:针对该应用被各大应用商店下架一事,小红书将进行自查自纠,全面调查和整改。纠正网站内容。
小红书内容生态的“困境”
据媒体统计,小红书受到的行政处罚不下19项,其中大部分与虚假宣传有关。 除了著名的“涉黄”事件外,小红书还多次被媒体曝光存在虚假票据、烟草广告、销售违禁药品等问题。 去年12月23日,央视《晨报》点名批评小红书等电商平台刷评论、刷点赞等违规行为,一系列黑色产业链由此诞生。
为此,小红书在平台规则、用户监管、技术手段等方面对内容治理进行了升级。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杜绝违规内容,反而“误伤”了友军。
2019年,小红书在舆论热议中推出了《品牌合作伙伴平台升级说明》。 合同被终止,品牌合作伙伴资格被取消,积分被扣除。 一群粉丝和留言不足的KOL被迫下线。 据不完全统计,平台清理后,原本超过1万的KOL数量已减少至5000人。 今年9月,随着平台虚假宣传越来越严重,小红书再次推出啄木鸟计划,因误杀操作而遭到平台内内容创作者的谴责。
作为一个社区平台,小红书的内容来自于UGC。 在互联网“人口红利”彻底消退的今天,每一个内容生产者都面临着“流量焦虑”,因为所谓的“色情”问题并不多见,但很多内容生产者却为了“做旁观者”的流量。 这是不可避免的,刷量问题是所有电商平台都无法治愈的行为。
因此,在内容生态建设方面,一方面,小红书需要鼓励大量用户产生UGC内容,另一方面,这带来了内容监管问题。 严格的监管会误伤盟友,挫伤创作者的积极性,而放松监管则会放大违规风险,而且监管再严也有一定概率会漏网之鱼。 这是一个困境,也为小红书埋下了内容合规的隐患,在小红书未来的发展中可能会不时爆发。
盈利问题难以解决
在中国,顶级的在线社区包括过去的天涯和西辞,以及小红书、虎扑和知乎。 它们过去或现在都曾很受欢迎,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能够实现可持续盈利。
小红书探索了自建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全渠道联动等变现方式,但至今尚未成功,线下门店也不得不关闭。
究其原因,是电商与营销、内容与广告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小红书创始人及高管团队多次表示,小红书是一个“社区”、一个“游乐场”、“不是电商”。 一旦社区介入过多的广告信息或推销功能,就会伤害其“种草”属性,从而影响其内容的可信度。 然而,如果没有广告和电商,小红书的盈利能力就无从谈起。 这是另一个困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双11上线前夕,小红书悄然启动内测,网站备注中可以添加淘宝商品链接。 小红书向自己的投资者阿里开放可以理解,但如果全面向淘宝开放联动产品的入口小红书入口,小红书很可能成为淘宝生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佣金的方式。 一个超级大的淘宝客户,最终的交易1亿月活跃用户都会被吸进淘宝。 这种做法或许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无异于饮鸩止渴。
共有 0 条评论